為深化合作、規劃未來,共同提升寧夏紡織職業教育質量、擦亮寧夏紡織職業教育品牌、打造寧夏職業教育高地、服務寧夏經濟社會發展。11月7日下午,2023年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年會在我校舉行。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一級調研員蔣鵬文,自治區教育廳職成處處長王玉林,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高新技術處副處長吳立峰,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副處長張艷麗,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眭永華,寧夏市場監管廳寧夏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調研員王源水,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曉軍,寧夏地質工程學校校長王曦,寧夏光彩中等職業學校校長楊院銀,寧夏匯川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寧夏紡織服裝職教集團理事長王建中,寧夏龍鳳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寧夏紡織服裝職教集團常務副理事長王婧,吳忠德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夏紡織服裝職教集團副理事長劉建忠,寧夏假攝攝影總經理、寧夏紡織服裝職教集團副理事長徐浩以及20家理事成員單位的負責人和專家,學校副校長李曉延、陳燦出席會議,各部門負責人以及紡織與服裝技術系全體師生參加會議,會議由紡織與服裝技術系教師于晶主持。
會議現場
學校副校長陳燦致辭
陳燦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指出在自治區教育廳的指導和關心下,此次與企業代表聯合舉行寧夏紡織服裝職教集團年會,政、行、企、校攜手,共同探索產教融合新路徑、新策略,既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職業教育總體部署,也是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聚焦自治區產業發展需求,發揮“雙高校”專業和人才優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的著力點和增長點,為自治區紡織服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應有力量。此次年會的召開,必將有力助推政、行、企、校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推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取得新進展,真正實現打通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為用人與育人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攜手為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發展和先行區建設貢獻應有力量。
寧夏匯川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王建中致辭
王建中在致辭中指出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緊緊圍繞“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發展需求,堅持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社會培訓并舉,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健全產教融合與服務社會并行,為寧夏輕工紡織服裝行業培養高素質的管理和技能人才、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形成專業與產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匯川公司借助“自治區企業技術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優勢,通過與學院共建寧職匯川服裝學院暨寧夏現代紡織實訓中心、加強校企合作、賽教結合等方式,實現了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有機融合,為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的努力。
吳忠德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劉建忠發言
劉建忠作為企業界代表在發言中指出,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在我區紡織服裝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校企融合,助推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雙高校”建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深化校企合作,共促產業發展;組建政、產、學、研聯合體等措施助推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
紡織與服裝技術系主任、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常務副理事長趙蓓作年度工作報告
紡織與服裝技術系主任、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常務副理事長趙蓓作作年度工作報告,她指出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依托各方優勢,共建紡織服裝專業群、雙師隊伍和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實訓基地、提升企業職工學歷;共建三創平臺,為紡織服裝行業培養高素質的管理和技能人才,實現學校教育深化改革、企業選拔高素質人才、學生成功就業的共贏,已形成專業與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今年,該職教集團通過以資源互補促進雙高建設、以優勢共享深化融合發展、以創新驅動推動要素合作、以賽教結合提升人才實力、以數據賦能助力精細管理等措施為寧夏紡織服裝行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領導解讀新政策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領導從支持科技創新主體實現科技創新攻關、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企業發展、創新主體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簡要介紹了紡織服裝產業科技創新政策,他指出近年來科技廳先后出臺了100多條科技創新政策支持高等院校、院所、企業、產業實現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與會領導為優秀企業指導教師、優秀畢業生頒發獎牌和證書
學校副校長李曉延和寧夏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王建中為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揭牌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與寧夏龍鳳制衣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實地觀摩
合影留念
會議表彰了優秀企業指導教師和優秀畢業生,為外聘教師代表頒發了聘書,為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揭牌,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與寧夏龍鳳制衣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與會人員參觀了紡織實訓中心及學生作品展。
文/圖:楊曉紅/趙程程 趙瑞鑫 編輯:高峰